中小公募生存实录:彩票平台- 彩票网站- APP下载 【官网推荐】中加、海富通、方正富邦净利润缩水超20%宝盈等陷“培养-流失”困局
2025-09-25彩票,彩票平台,彩票网站,彩票APP下载,六合彩,快三
36家基金公司净利润同期实现正增长,23家负增长,7家减亏,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的正式披露,各家基金公司的“中期答卷”也随之浮出水面。
与头部基金公司业绩普遍录得正增长的情况不同,受不同因素影响,中尾部基金公司盈利能力出现了显著分化。
这其中,既有市场持续震荡叠加行业降费等因素影响,也有人才流失严重、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渠道资源有限等多重内部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中小公募在市场竞争中处境愈发艰难。
2025年上半年,A股市场呈现出一轮明显的估值修复行情。然而,市场回暖带来的红利并未均衡地惠及所有基金管理机构。就在部分头部公募实现业绩与规模双增长的同时,众多小型基金公司仍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
据8月25日前陆续披露的半年度经营数据显示,某领先公募机构日均营业收入超过2300万元,而一些尾部基金的日均收入仅维持在万元水平,两者形成强烈对比。
具体而言,2025年上半年,在已披露财务数据的公司中,易方达基金以约58.96亿元的营业收入和近18.77亿元的净利润,再度位居行业首位。与2024年同期相比,其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实现约9.71%和23.84%的增幅,进一步巩固了领先地位。
除易方达之外,工银瑞信基金、南方基金、广发基金和华夏基金也表现突出,净利润分别达到17.45亿元、11.94亿元、11.80亿元和11.23亿元,共同组成了上半年仅有的五家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基金公司。值得关注的是,广发基金在去年短暂跌出“十亿级利润阵营”后,今年强势回归,净利润同比大幅提升43.54%,营收也同步增长22.17%,成为头部机构中增速最为显著的一家。
此外,跻身盈利前十的还有天弘基金、招商基金、博时基金、兴证全球基金及相关资管机构,其净利润分布在7至9亿元之间。与上年相比,行业前十的基金公司名单总体保持稳定,但内部排名出现一定变动,反映出头部公募之间的竞争依然激烈。
尽管2025年上半年市场整体回暖,但部分中小公募机构仍面临盈利下滑的压力。在已披露数据的公司中,有12家基金公司净利润出现同比缩减,尤其以中小机构表现更为明显。
具体来看,除个别大型公募利润微降之外,中加基金、海富通基金、方正富邦基金等多家中小机构净利润同比下滑均超过20%。其中,中加基金净利润从2024年同期的1.34亿元下降至0.94亿元,跌出“亿元俱乐部”;海富通和方正富邦也延续了盈利收缩态势。
造成这些中小公募利润下滑的原因较为复杂。一方面,在渠道为王的行业生态中,它们难以进入银行、互联网平台等主流代销机构的“白名单”,持续营销和新发产品规模受限。
另一方面,品牌效应弱、投研资源有限,使其在结构性行情中难以迅速把握机会,产品业绩和吸引力相对不足。此外,由于管理规模偏小,单位运营成本居高不下,部分公司仍处于规模不经济的状态,即便市场好转亦难以在短期内实现盈利逆转。
尽管行业整体回暖,东海基金、瑞达基金、南华基金等七家小型机构仍处于亏损区间,虽然亏损幅度较2024年同期有所收窄,但体现出中小公募在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所面临的持续挑战。未来,如何突破规模与资源的双重约束,通过差异化产品布局、控制成本、提升业绩来实现生存与发展,仍是摆在这些机构面前的重要课题。
2023年7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从管理费、托管费到交易佣金,再到销售费用的三段式方案,一石激起千层浪,带动以公募为主的多个金融领域基金业务走向转型。如今两年过去,头部机构“开源”卷指数,中小机构“节流”降成本已成为行业明显的趋势,但“开源”如何平衡短期和长期利益,“节流”如何维持核心优势,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自公募基金费率调整政策实施以来,以往依赖券商提供销售、研报与交易等一体化服务的业务模式受到显著冲击。伴随佣金水平下降,此类合作难以持续,基金公司尤其是中小机构,不得不自行承担此前由券商覆盖的多项成本。这一变化使得部分公司在市场行情走低、管理规模收缩的背景下,面临更加严峻的成本压力和经营挑战。
此外,对于中小公募而言,运营的刚性成本也居高不下。一家小型公募基金公司的高管向华夏时报记者坦言:“小公司的成本大头应该就是系统,每年光人力、系统维护的成本几千万是要有的。尤其是系统费用,不论是大型公募基金或是小型公募基金,其成本都差不多。因此,在小型公募基金中,系统费用的占比就显得较高。营收较低,股东持续投入好几年也看不到盈利的希望,只能苦苦支撑。”
杨思亮近日正式入职易方达基金,其执业机构变更信息已在中基协更新完成。早在今年八月,他已陆续卸任在宝盈基金管理的宝盈优势产业混合、宝盈价值成长等五只产品。这一变动并未引起过多市场惊讶,反而再次凸显中小型公募在核心人才保留上的普遍困境。
杨思亮自2015年4月加入宝盈,从研究员一路晋升为基金经理,其管理的多只产品业绩突出,年化回报均超过12%,管理规模在2024年突破百亿元,成为该公司权益团队中唯一的百亿级基金经理。
宝盈基金长期以来面临人才流失的挑战。早在2014年,知名基金经理王茹远就选择“公奔私”;2016年彭敢转投东吴基金;2017年前后张小仁、盖俊龙等人也相继离职。Wind统计显示,2019年至今,宝盈已有17位基金经理离职,其中约七成拥有5年以上经验,多数流向景顺长城、鹏华、中欧等头部机构。
人才持续外流对公司规模造成直接冲击。宝盈基金管理规模曾接近800亿元,但到2019年中期一度缩水至200亿元。尽管近年有所回升,截至今年年中规模为732.93亿元,行业排名跌至第73位,与此前相比不升反降。
背后原因主要可归结为两方面:一是激励机制存在短板,有市场传言称绩优基金经理在业绩突出年份仅获得10万元年终奖;二是渠道能力较弱,2021年以来新发基金平均首募规模仅7.18亿元,超过半数不足5亿元,与头部公司差距显著。
更值得关注的是,宝盈目前面临人才断层问题。在职的18位基金经理中,半数任职不足3年,而任职超过5年的仅剩2人,主动权益团队青黄不接。
宝盈基金的状况并非个例。在当前公募行业“马太效应”加剧的背景下,已有8家基金管理人规模突破万亿元,而多家中尾部基金管理人仍在努力求生存。
当下,中小公募普遍陷入“人才流失—业绩波动—规模下滑”的恶性循环。若不能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留人机制,走出差异化发展道路,这一困境或将持续存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